Marcia Bjornerud profile pic

大厅绿色肖像:玛西娅·比约内鲁德(摄影:丹尼·达米亚尼)

关于这个系列:On Main Hall Green With是一个与教师就课堂内外的事情进行交流的机会。每次我们都邀请不同的劳伦斯学院的教员——同样的问题,不同的答案。

---

Marcia Bjornerud自1995年加入劳伦斯学院以来,对地球的浓厚兴趣——例如,岩层告诉我们地球的健康状况及其历史——已经导致了学术工作,并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沃尔特·肖伯环境研究教授和地质学教授已经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作家,她的作品出现在《纽约客》和《华尔街日报》等出版物上。

她的书获得了好评如流,包括2005年的《阅读岩石:地球的自传》和2018年的《及时性:像地质学家一样思考如何帮助拯救世界》,后者被提名为2019年Phi Beta Kappa图书奖短名单,并被选为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科学与技术类别的决赛入围者。

她曾被评为威斯康星科学、艺术与文学学院院士(2016年),美国地质学会院士(2003年),两次被评为富布赖特高级学者,第一次是在挪威(2000-01年),然后是新西兰(2009年)。她被女性地球科学家协会评为杰出教育家(2011年),并获得劳伦斯卓越奖学金或创意活动奖(2007年)。

比约纳鲁德是劳伦斯大学环境研究学位授予项目的创始主任,并帮助创建了新成立的环境科学专业。

她拥有明尼苏达大学地球物理学学士学位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构造地质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我们采访了她,聊了聊她在课堂内外的兴趣:

在教室里

内部信息:你希望每个来上你课的学生了解你的哪一件事?

我对学生有很高的期望,毫无疑问,实验、考试等方面的要求对我的学生来说是迫在眉睫的。但我希望学生们认识到,我最诚挚的愿望只是帮助我的地球同胞了解他们的星球是如何运作的。为什么?因为这对人类的未来至关重要。

我还想让学生们知道,除了教授的身份,我还是三个20多岁儿子的母亲,我对这个时代初成人的挑战和压力有着极大的同理心。

激励:你在劳伦斯大学做过或者将要做的什么工作最让你兴奋?

我对劳伦斯的一些最美好的回忆,以及我在大流行后再次期待的事情,是与学生一起到密歇根上半岛、明尼苏达州北部、安大略省西部、阿巴拉契亚山脉南部、蒙大拿州落基山脉、苏格兰、意大利和其他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和实地课程。因为我是单亲妈妈,我的孩子们小时候也有过很多这样的旅行,所以这些冒险也是我们的家庭回忆。在野外进行地质学研究,以大自然为权威教科书,是深入了解地球及其极其复杂、相互联系的系统的最佳途径。

去的地方:有没有一个例子,你的职业生涯把你带到了一个让你感到惊讶的地方(无论是物理空间还是更智慧、情感或精神的地方)?

作为一名地质学家,我有幸去过北极高纬度地区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加拿大最北端的埃尔斯米尔岛和斯瓦尔巴群岛受保护的部分地区)。自从我来到劳伦斯大学,我也很幸运地和我的孩子们一起在挪威和新西兰休了假。但是,也许自从我来到劳伦斯以来,我的“人生旅程”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那就是发现了自己作为一名科学作家的声音。由于沉浸在劳伦斯大学的文科环境中,我的学术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尤其是在教授一年级课程时。起初,作为一名地球物理学学士毕业生,我几乎没有在大学里修过任何人文课程,这让我感到害怕。我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我没有来到劳伦斯,我就不会写出我的《阅读岩石》和《时间》,也不会成为《纽约客》的特约撰稿人。

走出教室

这个或那个:如果你不以教书为生,你会做什么?

我会在苏必利尔湖的岸边看着岩石,采摘野生浆果,根据季节进行越野滑雪——但是等等,我想没有人会付钱给我做这些事。

就在家里:无论是工作、放松还是反思,你最喜欢校园里的哪个地方?

我住的地方离亚历山大体育馆不远,在冬天,如果雪太大,我不能骑自行车去学校,我就从体育馆附近的一条小路走到河边去上班。在路上,我穿过旧足球场西边的老白橡树林。我想那些橡树是城里最古老的橡树之一,甚至可能比劳伦斯还要古老。每次我走在那些树下,我都会对它们说一句感谢的话。

一本书,一段录音,一部电影;说出每一种与你灵魂对话的东西?或者你会推荐给朋友?还是两个?

每一种只有一种?我要稍微扩展一下“书”的定义,说一下来自北达科他州和明尼苏达州的奥吉布族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奇(Louise Erdrich)的作品集。从某种意义上说,她的许多书都是一本大书,讲述了同一个相互联系的家庭中几代人的故事,是一串交织在一起的人物。她的小说有一种进化的、近乎地质的情感,这显然对我很有吸引力。但是,如果没有厄德里奇非凡的移情能力——她对许多不同类型的人的内心生活的深刻洞察——这让她笔下来自北达科他州一个保留地的人物感觉像是全人类的缩影,那就会让人觉得冷酷而善于分析。

录音:披头士乐队的《Sergeant Peppers》专辑。我还记得1967年这张唱片刚发行的时候,我爸爸买了它。每当从众的力量似乎逼近时,它那旺盛的、非公式化的创造力就会成为一种灵感。

电影:黑泽明的《乌扎拉》(1975)。故事发生在20世纪头几十年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当地猎人(德尔苏饰)和一个负责绘制这片偏远地区地图的俄罗斯测绘员(阿尔谢耶夫饰)之间的友谊。阿尔谢耶夫尊重德尔苏对严酷而壮丽的风景的深刻理解,这与人类角色一样是主角。这两个人甚至没有共同的语言,但却在巨大的文化差异中真正相爱。这部电影也是关于自然过程的周期性,不断更新的特征与景观的不可逆转的工业改变之间的不和谐。它看起来很美。